《环球时报》推“希望英才”计划 助力青年学者成长

职  务:小编

职  称:

电子邮箱:cj学者奖励计划

科研方向:  评审委员会代表、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■■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在发言中,既指出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长期坚持开展“希望英才■”青年学者培养计划的难

  评审委员会代表、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■◆★■◆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在发言中,既指出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长期坚持开展“希望英才■★”青年学者培养计划的难能可贵■■★,也对青年学者提出了殷切的期盼,希望青年学者能不断修养品性,钻研学术,在项目的支持下真正成为国家的贤士。

  环球时报社总编辑■★★★◆★、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胡锡进表示,老一代的学者经历改革开放,不断学习西方■■。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需要中国学术的崛起。学界不崛起成世界一流水平,国家就成不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★★■★◆。因此★◆■,我们对年轻学者给予很高期望,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放开思想★★◆,做得比前辈们更棒■★。环球时报资金力量有限,但还是要尽力支持青年学者,共同为国家效力。

  人民日报研究部主任刘学渊在致辞中说,环球时报努力反映中国民间舆论,坚持做好客观、公正的报道,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◆■◆■★,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项公益活动★■◆◆★■。环球时报公益基金成立以来,所开展的公益项目涉及面广,其主旨与国家层面的改革发展大目标始终保持一致◆■■■■。关注国家利益、关注国家未来,促进凝聚社会共识。环球时报的创新实践表明,媒体报道与公益活动兼举并进,相辅相成,大有可为■◆■■★◆。

  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吴杰在介绍第三届“希望英才”项目概况时表示,“希望英才”青年学者培养计划是基金会设立的教育公益项目◆★★,目标是为国家“养士”。每届项目要经过论文的征集■◆★★◆、初审★■■★★■、筛选◆◆★★、讨论★★★◆★■、评定等众多的环节■◆,差不多需要半年时间★■★★■◆。支持青年学者◆★■★◆,能够促使学者更加耐得住寂寞■★、踏踏实实做学问,做学科的佼佼者,学术带头人,也希望有关社会各界大力宣传青年学者培养计划,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关注并支持这个计划。

 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刘亚伟在为“赴美访学计划”获奖学者颁奖后介绍了美国卡特中心与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的合作◆◆■■★,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“赴美访学计划◆■◆”、■◆◆■“中美青年学者论坛”等合作项目,期待更多青年学者的参与。

  7月9日★◆◆■■,由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“希望英才”青年学者培养计划颁奖典礼圆满举行。评委会在哲学、经济、社科、文史和新闻传播五个专业领域中评选出10位“希望英才”,华喆★◆★◆★◆、顾洁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■★■■■、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、科研机构的10位青年学者获此殊荣,每人得到主办方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提供的3万元奖金★■★◆■。

  本届还增设了“赴美访学计划”项目。该项目由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与美国卡特中心合作,为1名从事中美关系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青年学者提供为期4个月赴美访学的机会。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与美国卡特中心将联合为访学者提供每月2000美元★■,共计8000美元的访学资助。

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、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■◆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楚树龙、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、教授庞中英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、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等为获奖者颁奖◆★。

  颁奖结束后◆★■★◆■,与会专家学者还就“现代化公益基金建设与创新人参培养★■◆◆★”以及★★■“国际视野下传统文化的新生机★■◆■★”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。(范凌志 罗欣怡)